小说园

小说园>奥巴马经济学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

如上,狄更斯用史诗般的语言展开了1775年伦敦和巴黎两地生活的画卷,时值法国大革命的前夜。今天的美国也面临着类似的智慧与蒙昧的两面性。媒体更多地聚焦于富人与穷人之间财产和收入的巨大差异,而美国面临的问题远非经济不平等那么简单。

不错,我们的确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中:首席执行官每年挣的钱是普通员工的465倍;最富裕的美国人住在20000平方英尺之阔的豪宅里,而数百万的普通民众正在承受因剥夺抵押赎回权而失去住房的风险;富人买游艇买汽车买钻石珠宝并且在奢华宴会上一掷千金,而他们的公民朋友们却为交付房租和供养家人捉襟见肘。顶尖的1%美国人控制着近乎40%的国家财富。亿美国公民受到心脏病、糖尿病之类慢性病的困扰,其中4700万人全无医疗保险,3700万人生存在贫困之中,他们甚至无力妥善抚养自己的子女。

有些时候,贫富鸿沟远隔的两界也会碰撞到一起。每年五月第一个星期六在肯塔基州举行的赛马会上,企业高级执行官与社会名流坐在富豪专席上,一边啜饮冰镇薄荷酒,一边观看赛马。他们会出百万美元之多的高价观看一程为时两分钟的比赛。而就在不远处的丘吉尔敦驯马场的马厩里,靠绕赛场叫卖和养护马匹谋生的年轻移民们,每小时从赌资惊人的赛事中赚得一两美元的辛苦钱,然后在马厩里的草堆上结束一天的劳碌,以旁边的骏马为伴昏然睡去。这个社会给他们照料的马匹定的身价高达千万美元,却不会为他们的生活和梦想投注一文钱。

在我们偌大的国土上,除了巨大的不平等,粗暴践踏正义的事情也不在少数。我们花费万亿美元满世界追打恐怖主义,全球的恐怖分子数量反而增长了数倍;而本?拉登依然逍遥法外。我们大部分国防预算都投给了盈利性军费合同,用以建立先进的武器装备系统,而我们的士兵,领着微薄的薪金在战场上以命冒险。成千上万的退伍军人回到家乡后发现,等着他们的是微不足道的医疗保健和全无保障的就业前景,最终,只能靠食品配给券供养家小。得益于伊拉克战争和袭击新奥尔良的卡特里娜飓风带来的非竞标合同,哈利伯顿看到自己的股票价格飙升了700点,而此时,已有4000具士兵遗骸从伊拉克运回,新奥尔良的市民们坐在洪水围困的房顶上日复一日地等着救援。

在一个缓慢消耗着传统能源,处于全球变暖威胁的世界上,美国人均能耗是典型发展中国家人均能耗的22倍;前者人均产出废物是后者的18倍;前者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后者的20~40倍。我们的政府负债10万亿美元,外加退休基金和保健系统所需的50万亿亏空。如果我们今天不了结这些旧账,未来我们的孩子们就要用高出今天两三倍的税率来为我们的无度挥霍买单。

不容乐观的境况还见于公立学校的混乱。三分之一的高中生不会做产业用人所需的简单算术;介于18岁至24岁之间的年轻人有60%根本搞不清伊拉克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收入较高的美国人把子女送到私立中学读书,其学费每人每年1万至3万美元不等。在最出色的教育体系运作中,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不是教师或学校的质量,而是学生家长的收入。在美国,出生在一个优势家庭,成长在一个优势社区,比任何其他因素都更能保障一个孩子成功的生涯。

纵观全美,房产主所面临的房产价格跌幅从20%至40%不等,千万美国人有可能因抵押品赎回权被剥夺而失去住房,而我们的政府官员,除了撤回自己的投资账户并且规避开政客用于拉选票的各种基金之外,根本无所作为。我们遭遇的金融危机完全是由过度借贷、举债经营以及银行与抵押系统的欺诈行为造成的,政府机构之所以越来越姑息放任,全因受了华尔街的笼络、财团金钱的贿赂和幕后交易的腐蚀。

导言(2)

我们业已对全球市场敞开了国门,而在这之前,全然没有搞清我们最大的合作方以及与之签订的合同是否诚信无欺,他们的加工厂是否拥有必需的保障,他们的知识产权和专利权是否受到保护,等等。同样没有设防的还见于:在数十亿海外失业劳工的竞争下,我们的产业工人正受到致命的威胁;我们的消费者没有安全屏障使其免于受到不安全玩具、药品和其他进口产品的伤害;日益加剧的全球性环境污染全然得不到遏制。凡此种种,美国的作为乏善可陈。我们政府每年的运转赤字却接近4000亿,这还不算,如果把社会保险和医疗保健的亏额加上去,那将是为数2万亿的无底洞。 如今,我们的海外贸易逆差已经接近每年7000亿。而我们自己劳工的实际工资已经有30年未得到实质性提高。房价不断下跌,我们的金融系统和银行系统都处在危险的边缘,股票市场已经从峰值一路下跌了15到20个百分点,而且还在跌。真实的失业人数,包括那些处于工作年龄段而没有充分就业的人员,占到我们劳动力总量的15%以上。医疗保健系统混乱不堪,公共教育也好不到哪儿去。我们的州政府和市政府还要面对因资产税估价下滑、大量人员开始退休而导致的资金短缺。阵容庞大的、可亲可敬的产业工人——那些在美国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们也到了退休的时候,从此攥紧钱袋,不再敢大量花钱消费。而消费,正是几十年来驱动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动因。

在一派低迷暗淡之中,一个“怪名怪姓的瘦小男孩”——巴拉克?奥巴马,朝我们大步走来。他是一个——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或许原本不该出现在这里的人。奥巴马对自己的身世描述如下:

……我现身于这个舞台本是不大可能的事情。父亲原是个异邦学子,在肯尼亚的一个小村子里出生,在放牧的羊群中长大,然后在铁皮棚顶的小学校念书。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爷爷——是个厨子,给驻地的英国人做饭。我母亲则出生在地球另一边,堪萨斯的一个小镇。历经整个大萧条时期,她的父亲在油田钻塔上工作过,也在田间地头干过农活。我父母不仅共同享有一份看似不大可能的爱情,在这个富于无限可能性的国度,也一同怀有一份坚定的信仰。父母给了我一个非洲的名字——巴拉克,意思是“受祝福的”,他们相信,在宽容的美国,这个名字不会成为我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他们想象着——想象我走入这里最好的学校,尽管他们并不富裕。因为在慷慨的美国,发掘个人的潜能并不以拥有财富为前提。

毫无疑问,奥巴马是一个独特的、有天赋的人。他的口才更是尽人皆知,竞选过程中,他富于感召力的演讲征服了千千万万的选民。2008年3月竞选研究中心在一次调查问卷中征询民众对候选人品性的好印象和坏印象,他们发现,80%的人觉得奥巴马能鼓舞他们;78%的人认为他诚实可信、有爱国心而且脚踏实地;仅有16%的人感觉他虚伪造作,以及接近13%的人说他不大讨人喜欢。在竞选的各个领域内,奥巴马均以压倒优势胜过希拉里?克林顿——他在民主党内竞选总统的主要对手。另外,大多数接受问卷调查的人都有一个不尽相同的感受:奥巴马不仅使他们看到了希望,还让人人都充满自豪感。

那些令人钦佩的个人品质与解决我们国家最紧迫难题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关系大了。本书正要阐明这一点:美国所稀缺的是这样一类领导人——他是诚实的,他能激励我们的公民把自己的政府从特殊利益集团手中、从他们腐败的影响中夺回,并且重新树立起曾为立国之本的正义和公平的原则。除非坦诚地指出所有弊端,除非我们的政府及其官员们都开始强调公平正义,否则那些棘手的难题无从解决。而且,相互竞争的个体们也无回天之力,只有携手合作,我们的困境才能被突破。奥巴马的目标正是在全体美国人中间激励起那样一种团结协作。

约翰?麦凯恩,共和党的总统竞选人,72岁的白种男性公民,娶了啤酒批发商的阔女为妻,他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必要改变我们当下的境况。他支持伊拉克战争继续打下去,甚至暗示说,或许我们要在那里再多驻扎一百年。他看好现存的医疗保健体系,只字不提他本人并不符合未来大多数医疗保险计划所限定的健康状况——他已经先期患有皮肤癌。他建议,对付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最佳策略就是无为而治,除非整个经济体系出现危机。与此类似的还有,当房产主惊愕地发现自己的房产与其抵押值相较大大缩水的时候,他不想看到政府参与到出资救助的事情中去。尽管一开始把布什偏向富人的减税政策说成是不公平且站不住脚的,在竞选中他却突然转向,把该政策发挥到极致,想要直接把甜头给予最富裕的美国人。他本是行伍出身,其父与其祖父都曾出任过海军司令;他对用冲突的方式解决纠纷司空见惯,因此他不会羞于动用任何手段达到动员国力去打击恐怖主义和其他敌人的目的。

导言(3)

布什在发动战争、管理经济、调控华尔街、应付飓风以及出卖政府换取大宗交易等方面的劣迹,讽刺性地反衬了他的观点,即:不能委派政府去做人民该做的事情。

业绩如此惨淡,布什却以政府效率低下为口实替自己辩解。

而竞选中的奥巴马带给我们的,是充满希望和变化的讯息。在不断为具体政策答辩的同时,奥巴马努力将更多的力量倾注在深入的理性思考之上。他经常援用自己对宪法的了解请求听众设想:我们的建国之父会如何处理我们今天遇到的某个问题。在强调个人自由平等、经济公平正义的前提下,奥巴马有能力描绘出未来自己制下一个经济机会对所有人均等的社会。他解释说,一个健康的经济应该是自下而上的模式而不是依赖涓滴式经济的自上而下的模式。在自下而上模式的经济体系中,对政府和行业的法规都是公正的和一视同仁的。在某个层面上,游戏场地是存在的。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人民的热情和动力可以发挥到最大。他们将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取决于勤奋的工作和坚韧的努力,而不取决于认识什么人或者有什么亲戚。奥巴马相信,使经济迅速发展和繁荣的要诀是动员来的劳动大军不断思考着改进自己、自己公司的产品与服务乃至改进自己国家的方法。所谓让最富有的公民和财团发达就能产生大量财富进而惠泽下层劳工的观点根本站不住脚。给一个富人减税,他只会把更多的钱存入银行。在业已形成全球性资本流动的经济环境中,就世界货币总储量而言,如此小幅的储蓄增长对美国经济总体状况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反之,假如美国人人都有就业机会与合理的薪金,加之个人发展与进取的空间以及供养子女接受一流教育的能力,其结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是空前巨大的。让失业者重新工作,清除限制他们发展的人为障碍,必将迅速促动美国的经济增长;而最长远、最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造就则取决于今天我们的木匠或看门人的子女能够成长为科学家、医生或成功的首席执行官,他们在未来的能力才是决定性的。美国的发展正处于两条道路的交叉口上。一条是下坡路,沿途布满贪欲、内幕消息、腐败交易和仅仅惠及精英的官僚统治;另一条是上坡路,展示着彻底的开放、充分的经济机会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与关怀。我们的经济繁荣与否就看我们走哪条道路了。美国未来的一代将会见证我们的抉择是否正确。有个人曾先于奥巴马言及:机会均等和公平正义是任何经济体系成功与繁荣的基石。说这话的人是罗伯特?肯尼迪,一位至今人们还念念不忘的最伟大的演说家。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的人们都曾为他的言语所感召。大家相信,他说的是源自诚实之心的大实话。令人耿耿难忘的还有1968年4月4日夜晚,马丁?路德?金在孟菲斯遇刺之后,在印第安纳波利斯的内城###上,面对焦虑万分的民众,肯尼迪那番充满智慧的即席演讲。一大群黑人民众等候了一个多小时,就想听听这位总统竞选人的说法。他们中间有些人甚至尚未听到金的死讯。肯尼迪个人甚至被警告说,不要听从当地警察总长的安排。不过,他还是坚持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对你们,这些频频被此类不义行为撩起对所有白人的满腔怨怒和不信任感的黑人朋友们,我所能说的只有:我怀有与你们完全相同的感受。我也有一位家人被刺杀,不过,是被一个白人凶手杀害的……

我最钟爱的诗人是希腊人埃斯库罗斯,他写道:“即使在我们睡觉时,那些无法忘记的疼痛仍会违背我们的意愿一滴一滴地落到我们心上,让我们绝望。直到智慧通过仁慈的上帝的恩典来到。”

在美国,我们需要的不是分裂;在美国,我们需要的不是仇恨;在美国,我们需要的不是暴力和无法无天;我们需要的是爱与智慧、彼此之间的同情以及对我们国土上仍有同胞身处不幸而生发的正义感,无论那些同胞的肤色是黑是白。

当然,把鲍比?肯尼迪简单说成一个伟大的演说家恐怕有悖于他丰厚的传承,就像把贝多芬仅仅说成一个钢琴师或者把米开朗基罗说成一个涂饰屋顶的油漆匠一样。而那些演讲辞仅仅是话语吗?不错,所有伟大政治家的演讲辞都是由话语构成的,但那些话语传递了伟大的思想。惊世骇俗的演讲是智慧的传达,代言听众未能凝练成话语的心声;它们道出真实;它们呼唤我们秉性中善的天使,重塑我们最基本的人性中同情、爱心和移情的本能。睿智隽永的话语本身就会美不胜收。

导言(4)

那些超凡脱俗的话语又是从哪儿来的?它们由智慧组装,是心灵的创造。它们源于宣讲者广阔的人生阅历。

鲍比?肯尼迪一生经历风云变幻。从一个百万富翁的儿子到不遗余力支持自己总统(兄长)的小兄弟;后来又成了一个善于思索、洞见深远的人物。他了解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了解他们的伟大之处。后来他站出来说话,为那些被剥夺了权利的人民代言。他不怕面对践踏正义的现实,甚至深入各地去亲自观察。加利福尼亚菜农的怨怒、阿巴拉契亚产煤重镇上的饥荒,腹地城市的萎靡不振,凡此种种,皆了然于胸。

正如鲍比?肯尼迪自我说明的那样,他的兴趣在于统一美国。他看到国人无谓的明争暗斗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他相信,只要找出办法达成团结与协作,这个国家及其人民自会从窘境中走出。同时他也意识到,那正是应该去做的事情。仇恨只能滋生混乱。而一旦我们学会友爱邻人,我们就会收获来自邻人的尊敬;学会诚心诚意地聆听,我们就会收获不同立场的人们对各种重大问题的见解。

1968年是一个逝去久远的时段。还有什么历史瞬间堪与斯世相比?在那一年,鲍比?肯尼迪正在竞选总统。他反对那场已经拖了6年之久、使数千名美国人以及数万名越南人丧命的战争。当时在位的总统出身得克萨斯,人们极为反感他对战争的支持,尤其是他迫不及待地做出决定,单方面动用军队和轰炸机而不利用外交谈判去解决冲突的做法。那场总统竞选最后的赢家,一名共和党人,从此被他的党内同仁视为名不副实的保守派,搭建了一个心虚的擂台。他劝美国人相信:在绕地球一半路程的那个第三世界国家解决一场小小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