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大明朝的另类史 > 第35部分(第1页)

第35部分(第1页)

天下知与不知,皆涕泣传颂之。

杀杨继盛,严嵩可谓是把天下人都得罪。其实,早先时候,杨继盛在皇帝前敢抗言疏指丧权辱国的咸宁侯仇鸾,而严嵩一直恨仇鸾不附于己,就非常欣赏杨继盛这位耿直才子,亲自提名,把他连升数级,直接提拔为主管兵部武选司的主管。孰料,杨继盛只思君恩,嫉恶如仇,讨厌严嵩更甚于讨厌仇鸾,不仅不到严府“谢恩”,而且马上就上疏曝其罪恶,可以说是耿直至极的一个正人君子。

但以实论之,杨继盛弹文中第一条,其实站不住脚。朱元璋废相权,是政治上的一种倒退。明仁宗时代开始逐渐加重大学士权位,渐成祖制,所以拿严嵩握宰相权违背“祖制”说事,应属是这位杨爷时代和意识的局限。

严嵩父子仗恃皇帝的信赖和手中的权势打击正人,排斥异己。如果大家熟谙中国的官场政治,这些其实算不上什么大奸巨恶。那些在官场子里面混的,谁的手也不干净。但是,严嵩滥用只会谄媚滑顺的小人主持方面大政,于国于民是真正做了大坏事。比如,任用赵文华,使东南倭乱愈演愈炽,诚乃严嵩的大恶之一。

赵文华此人,乃嘉靖八年进士,本性狡险,得官后考拔不及格被外贬。举进士前,幸亏他在国学读书时结识了当时担任祭酒的严嵩,二人很是投缘。由于严嵩知道自己树敌太多,父子多有过失,便想安插自己心腹在关键部门,以便日后出事好有照应。于是,他就与赵文华相结为义父义子,把他擢为刑部主事。进步了还行更进步。

不久,赵文华知道嘉靖帝好道爱神仙,就自己私下进媚皇帝,上献“百华仙酒”,表示说:“臣下师父严嵩正因饮此酒而长寿体健!”嘉靖帝试饮,醇香浓厚,味道好极了。估计美酒里面有植物兴奋剂,忽然间让嘉靖帝神清气爽。他非常高兴,立下手敕,向严嵩询问此酒制作工艺。

严嵩接敕大惊,咬牙道:“赵文华安敢这样做!”确实,这狗儿子瞒着自己向皇帝献好酒,让皇帝感觉自己有好东西舍不得奉献。如此,赵文华自己做好人,倒让老严巴结皇帝落于人后,这真让人窝心。恼怒归恼怒,严嵩也不敢发作,婉转上奏道:“臣生平不食药饵之物,臣活这么久,自己也不知所以然,绝非饮药酒而及。”

回阁房后,严嵩盛怒,立刻召来赵文华大骂责斥。小赵跪泣久之,老严怒不可解。不久后,严嵩休假归朝,群僚进见,严嵩仍怀恨赵文华,让从吏把他推出门外。

这一来,赵文华真怕了,携大笔金宝跪献自己干妈(严嵩老婆)。一日,严嵩夫妇家宴,严世蕃以及众义子侍立两侧,一家人其乐融融。赵文华事先跪伏于窗外,观察动静。良久,严嵩老妻佯装不知这对义父子二人不和事,问老严:“今日全家欢会,怎么独不见我儿文华?”严嵩轻蔑一笑:“阿奴负我,怎能在此!”严嵩妻忙温语相劝,诉说赵文华诸多“孝敬恭顺”事情。严嵩听着,面色转和。

赵文华见时机已到,立刻急趋入房,长跪涕泣不已,连声叫爹,于是父子二人和好如初。

东南倭患昌炽后,严嵩禀报嘉靖帝,派赵文华在祭海神的同时,前往那里主剿倭寇。赵文华无略小人,胡乱指挥,冤杀总督张经等人,向朝廷妄报成功,得进工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幸亏有胡宗宪、俞大猷等人能干,平徐海,俘陈东,使东南倭患大有收敛。当然,这些成绩,赵文华皆据为己功。为此,明廷加其太子少保,荫其一子为锦衣千户。

赵文华在东南倭患中的种种劣行,笔者将在后面平倭的文章中详述。

赵文华自恃立功而得宠遇,日渐骄横,连严世蕃也不放在眼里,拿宫中大小太监也不当回事。特别让严世蕃生恨的是,赵文华曾向他进献一顶金丝编织的幕帘,小严稀罕当作宝贝。后来他才得知,赵文华有美妾二十七人,人人有这样的金幕帘,这让小严深以为恨。

宦官方面,由于赵文华手紧,不再出金银,大小太监根本从他那里再也打不到秋风。于是,这些人回宫后,就总是向嘉靖帝汇报赵文华接受皇帝赐物时倨傲不礼。特别让皇帝生气的是,赵文华进献西域春药,嘉靖帝饮服后效果特好,一夜连御数女。药丸食尽,他又向赵文华索要这种西域“伟哥”,但老赵皆自己享用,回称没有。宁可无了有,不可有了无。嘉靖皇帝大恨。

一日,他上宫城远眺,见西长安街新起一高楼,耸入云天,就问左右:“谁家宅第,如此豪华?”左右称:“赵尚书新宅。”其中有一人被赵文华得罪过,阴不拉叽来一句:“工部贮存修宫殿的巨木,大半都被赵文华盖新宅了。”

嘉靖帝闻之脸色大变。稍后,嘉靖帝就找茬让他“回原籍”修养。又过些日子,嘉靖帝怒发其罪,黜赵文华为民,并贬其子为小兵戍边。赵文华当时真得了病,遭此大谴,病势转沉,腹溃而死。

严嵩晚年,思维迟滞,再不像初时那样对一直在西苑“玄修”的皇帝所发诏旨做出敏捷反应。

嘉靖帝大道家,大文学家,手敕往往辞旨玄奥。这时候,只有严世蕃能刻意揣摩,并达无不中。一方面是由于严世蕃智商高,二方面因为他“情商”也高,总拿大把银子贿赂皇帝左右宦官侍女。所以,嘉靖皇帝喜怒哀乐,宫内的耳目们纤悉驰报,他们每次均能从小严处得到大笔“情报费”,故而严世蕃成竹在胸,想皇帝所想,急皇帝所急。

严嵩最后当政时期,诸司上报事情要他裁决,他均说“与东楼议之”。“东楼”,严世蕃别号也。早年,由于有妻子欧阳氏规劝,严嵩对儿子管教甚严。欧阳氏病死后,小严再也无人管束。而且,由于缺儿子不行,严嵩上表皇帝,请皇上允许儿子留京伏侍自己,让孙子代之扶老妻之丧归老家。

严世蕃服丧期间,大行淫乐之余,在家中代老父处理诸司事务。由于他身有丧服,不能入值朝房,这让老严嵩就作了难。

有时嘉靖皇帝派宦官急扯白咧,狂催老严拟旨草文什么的。可怜严嵩老眼昏花,老脑袋已经转不动,奏对多不中旨,使得嘉靖帝大为恼火。

此外,道士蓝道行以扶乩为名,用沙盘代替“神”言,极陈严氏父子弄权跋扈之状。嘉靖帝问:“如果此事为实,上天何不殛杀二人?”蓝道行答:“留待皇帝正法!”嘉靖帝默然心动。

老严还有另外得罪嘉靖帝的地方。嘉靖帝自居的西苑万寿宫因火灾不能住,暂居狭窄的玉熙宫,因此郁郁不乐。他召问严嵩,老严劝皇上还大内居住。这可触动了嘉靖帝的忌讳。正是由于嘉靖二十一年皇帝本人在大内宫中差点被宫女们勒死,这位一向信邪迷信的皇帝再未回去居住。严嵩此议,正触霉头。不久,严嵩又请皇帝还居南内,那地方又是从前明英宗被软禁的地方,此议让嘉靖帝更怒。

这时候,关键的时候,好好先生徐阶出场了。

徐阶,江苏华亭人,嘉靖初年进士出身,乃当科探花郎。史书上称他“短小白皙,善容止。性明敏,有权略,而阴重不泄。”入翰林后,他本来远大前程一片光明,却得罪了当时的皇上大红人张璁,徐阶被贬出京外。过了好几年,昔日春风得意又秋风失意的小徐才得以重返翰林,并受夏言授引,一步一个坑,最终当上了礼部尚书。

从“站队”方面看官场,严嵩整掉夏言,肯定要“惦记”徐阶。可这徐尚书经过从前的蹉跎,深知当朝一把手惹不得。他从不当面顶撞严嵩,把老严奉承伺候好得不行,所以严嵩除掉他的意思就不那么迫切。更庆幸的是,夏言虽倒,徐阶因一手漂亮“青词”,哄得嘉靖帝对他大加青睐,须臾不可或离。如此,严氏父子想搬除他,倒是非常非常之难。

当然,此前有一事,差点老严要了小徐的性命:一日,嘉靖单独召严嵩问话,征询他对徐阶的看法。严嵩想了想,说:“徐阶缺的,不是才能,只是心眼太多些!”这句话要命,老严是讲先前徐阶力争嘉靖帝早立太子之事。嘉靖脸色阴沉,幸亏后来未对此事深究。正是由那时起,徐阶对严嵩益加恭敬,并惮精竭虑撰写青词给嘉靖帝,以图保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