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中国力量朗诵视频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一般认为,世界现代化的开始,应从英国工业革命算起。英国的工业革命,主要由一些重要的科技发明所推动。在纺织方面,1733年,钟表匠凯伊发明织布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其后的几十年里,英国发明家又连续发明了多种纺纱机和织布机;1791年有了第一座织布机工厂。在动力方面,1769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1820年煤矿使用卷扬机代替人工背运,使煤产量迅速增长。在运输方面,1765年英国开始在煤矿使用铁轨;1814年史蒂芬逊发明蒸汽机车。在钢铁方面,1709年达比发明焦炭炼铁;1750年,亨茨曼发明坩埚炼钢工艺,钢铁时代到来。

所有这些重大科技发明和应用,主要还是英国人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自己国家实现的。至少从表面上看,既不是靠霸权从别处抢来的,也不是靠阴谋从别人那里偷来的。尽管英国强大的霸权对英国工业革命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通常所说的,海外殖民地的开拓,带来了市场规模的扩大,形成了对提高生产率和增加产能的强烈刺激,但仍是辅助因素。总的来说,必须承认,在伟大的世界现代化开始的时候,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主要是从英国的先进性开始的,而不是从它的霸权开始的。

用坐标图来看,就是说,造成了西方与非西方世界大分化的第一个运动,是英国这个国家,首先在横轴上向右方横移了一大步。或者说,在登山赛中,英国首先向前方跑出了一大步。

英国向前迈出这一步之后,当时有没有可能转向其他方向?比如说,所有的科技发明全部用于和平目的,不造武器,不用于对外征服,只服务于人民的福利,会有这种事吗?

放纵一下想象力:假如当时正逢一个伟大的君主,工业革命刚一开始,他就预见到工业化将给全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于是果断采取措施,制定法律,严禁任何科技发明用于军事,成立一个国际委员会,监督各国执行情况,只对和平用途的工业产品发放进出口许可证。

可以肯定,假如这个天方夜谭成真,那么世界现代化的全部历史,必定大为不同,不会再有登山赛,只会有长跑赛。而在长跑赛中,只有领跑者对跟进者的带动,没有在上者对在下者的欺凌,只有学习合作,没有残酷斗争。

不幸的是,恰恰是盎格鲁…撒克逊这个民族,率先实现了工业革命,而这个盎格鲁…撒克逊,恰恰又是一个热衷于权力并坚信自己就是上帝的选民的民族,一个渴望成为世界统治者的民族。

历史没有如果,上帝意志也好,人类命运也好,总之,在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后不久,先进转化成霸权这一前景不祥的运动,就开始发生了,两者之间,谁因谁果、谁先谁后,从此再难分清。一方面,英国的霸权,很快就成为了工业革命后续发展的推动力量,另一方面,工业革命的成果,也很快就应用到了英帝国的对外征服事业中。

“无论发生什么,反正我们有马克沁机枪,而他们没有。”(Whatever happens;we h*e got the Maxim gun and they h*e not)这是那个时代的主题歌,在此后的世界历史里,主题歌中的宾语一直在换,从马克沁机枪换成克虏伯大炮,再换成飞机坦克,再换成卫星导弹,但主语一直不变,主题和旋律也一直不变:反正我们有,而他们没有。。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六、知识成就西方霸权(2)

这里有一点,需要特别提一下。西方的科学大规模传到中国,普及为国民教育的一项内容,是在中国全面西化之后。特别是五四期间,赛先生和德先生携手而来,成为了进步、正义、解放这些时代精神的一部分,成为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武器。所以,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科学这个东西,与帝国主义霸权天然对立,与封建迷信也天然对立,讲科学就是讲公理,就是反宗教。

中国人的这个认识,是时代的产物,虽然不是不对,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方面。实际上,科学在西方早期的发展,一直与霸权和宗教这两个东西密不可分。

对中国人来说,不太容易理解的是,在基督教中,科学与其说是神学的对立,不如说是神学的发展。在相信科学的基督徒看来,上帝就是靠科学管理世界的,因此,凡人在科学方面的任何进步,就会使他更接近上帝。尤其是,当充满宗教狂热的基督徒发现,异教徒普遍不具备科学知识,这时,科学就是统治工具的信念,便愈加坚定不移。罗素有言:从科学那里,西方汲取了权力与权力感,同时也产生了一种信念,西方人和神一样,可以成为不科学民族的主宰者。

科学上的先进性是如此,政治、经济、文化、知识等方面的先进性,也莫不是如此。西方的霸权,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外爆”,关系到对全世界的掠夺,可以说,没有霸权,就没有西方。只要明白这一点,就不难理解,在整个现代化过程中,西方在先进性方面的所有优势,或早或晚、或直接或间接,都一定会转化成霸权。

科学技术应用于军事,应用于对外战争,这是最直接的转化。除此之外呢?难道西方政治经济制度的输出,不是伴随着霸权的建立?西方文化和知识的输出,不也是如此?还有语言,难道英语全球化、英语舆论的全球化,不是一种超级软性霸权?

费正清在评价满清中国的失败时说,根本的问题在思想方面,也就是对外国一无所知,而且存心不去正视现实,因为这种愚不可及的态度,所以导致了被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巧取豪夺。

这是很流行的观点,在史料中,可以证明满清中国“愚不可及”的例证,要多少有多少。但是,我们想指出一点,满清中国盲目自大和愚不可及这个错误,与中国被西方巧取豪夺,并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

假设一下,如果满清政府并不是愚不可及地拒绝交往,而是聪明伶俐地曲意逢迎,能够想象中国被列强欺凌压迫的程度会有所不同么?处处可见的是,在近代世界历史上,通过不平等条约,列强可以侵占他国全部土地,有谁见过,一个在工业化上落后的民族,仅仅因为表现得很聪明,而免遭西方的巧取豪夺?

落后者必定会遭遇霸权,先进者必定会建立霸权,长跑赛在有人跑出了第一步之后,就立刻变成了登山赛,对于还愣在那里没有开跑的落后民族来说,你或者很愚蠢,或者很聪明,最后的遭遇都是一样。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为了实行“以华制华”,下了很大工夫劝说吴佩孚出山成立华北日伪政权。但吴佩孚是个有民族气节的人,日本人屡试屡败,最后利用派日本医生给吴佩孚看牙病的机会,下药毒死了他。这个历史故事的寓意是:日本医生在医学上是先进的,正是因为这一点,吴佩孚即使心存警惕,也还是接受了日本医生的治疗;而日本军界则不失时机地利用了这一先进优势,巧妙地实现了霸权方面的目标。这种事例,在西方国家建立全球霸权的历史上,比比皆是。

登山赛开始之后,捷足先登到达高处的先发国家,利用其居高临下的霸权,对后发国家进行巧取豪夺。掠夺大大增加了西方的总财富,又保证了它们享有充足的研发和教育投入,为继续保持先进性创造了充足的条件。就这样,霸权和先进性开始以密不可分、互为因果的互换形式,持续推动着西方在登山赛上保持领先,直到今天。

近年来的统计数据表明,西方国家的研发投入,占全球研发投入总额的86%,占技术转让和许可权收入的98%,这个指标,与西方的霸权和先进程度,三者之间严格正相关。

洞察之三:在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先进性和霸权,一直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其先进性的所有方面,或早或晚、或直接或间接地转化成了对后发国家的霸权。而其强大的霸权,也或早或晚、或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着自身先进性方面的发展。两者形成长期的良性循环。

这就是西方这个老师的真实身世。

Knowledge Is Power,据说是源自培根的名言,中国人只是简单地把它翻译成“知识就是力量”,贴在学校的墙上督促孩子们好好念书,基本上没有理解其真实含义。只有将其理解为“知识就是权力”,甚至“知识就是霸权”,才能理解为什么这是一句真正的名言。

***

本章的题目叫做“认识西方,认识现代化”,我们把这个问题,当做需要在思想上澄清的第一个问题。众所周知,关于近代世界的发展,关于中西关系和现代化,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社会,中国学界形形色色的思想潮流和政治主张,大多和这方面的认知有关。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至少可以改善一下向西方学习这个过程,从过去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听,转变成双方的互动,转变成对等的博弈,这样才不至于“吃生米”,才有望建立起中国人应有的深刻洞察,不至于几十年上百年还在原地踏步,甚至向后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